返回一览

医师来稿|抛砖引玉,浅议正在到来的全科医师制度
2015-03-17 16:47:00

  2015年3月7日,北京常春藤医学高端人才联盟第一届全科医师沙龙举行。沙龙上,与会代表针对目前医疗现状,踊跃发言,交流经验,分享观点。会后,本文作者陈欣先生针对目前的医疗大环境,将自己关于目前全科医师现状的观点借此成文与大家分享。

 

  根据2000年WHO年度报告,在191个成员国家(地区)中,中国的医疗照顾水平排名第188位,健康水平排第101位,效能排排第144位,人均卫生支出第139位。

 

当下医患冲突日见尖锐,恶性医疗事件逐年加剧。患者、医护人员和卫生管理部门都对目前的医疗体制怨声载道。那么,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若要政府短期内大规模的增加卫生投入,这不现实,也未必能解决所有矛盾。持续扩张的大型综合医院基本垄断了优质医疗资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门庭若市,而基层社区医院却冷冷清清“缺医少药”……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其实,是不合理配置的医疗资源和僵化的管理体制导致了相对的“看病贵、看病难”。

 

  世界全科医生组织著名专家Dixon教授总结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培训、采用现代方法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失败代价”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也必须尊重这个客观规律,只有大力发展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才是解决中国式医疗弊病的根本途径。

  在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发〔2011〕23号),它阐述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的目标、原则和具体途径。这里主要是针对《意见》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全科医生的数量

  根据《意见》的描述,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届时全国将需要26-28万名全科医生。那么,这个数量够不够?请参考下列数据,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60岁以上的人口有一亿三千两百万,占人口总数的10%。预计今后五十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约4亿人,占总人口的约26%。如此巨大的白发浪潮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养老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子女数量减少和家庭规模的缩小已日益崩塌。而受限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福利保障水平和传统道德观念,流行于欧美国家的机构养老(养老院)模式尚难普及。因此,居家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需要大量的社区上门服务(尤其是医疗服务)。因此按照城乡每万名居民2-3名的标准配置的全科医生数量很可能难以满足需要,所以尽快培训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是当务之急。

 

全科医生培训的配套政策

  现阶段,必须尽快建立“强制性社区首诊”制度,适当压缩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规模,让综合医院从低层次的的基础医疗服务中解脱出来,专注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引导优质的医护队伍流向社区,进而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促成“基层医疗(社区医疗单位)够大,专科医疗(综合医院)够强“的良性医疗构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满意度的效果。

全科医生培训的途径

  目前,全国注册的全科医师只有6-8万,距离实际需求差距巨大,如何尽快弥补这巨大的需求缺口,按照《意见》的说法,解决近期基层急需全科医生的途径有:(1)医学院校的定向全科医生培养;(2)基层在岗医生转岗培训;(3)鼓励综合医院医生到社区服务等等。虽说医学院校规范化的全科医生培训制度无疑会提供较理想的全科医生队伍,但却耗时较长,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况且这些医生的临床经验有限,短期内难以取得社区患者的信任。基层医生的转岗培训和综合医院医生下基层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虽然这些医生大多来自专科领域,需要进行必要的全科知识培训,但由于他们大多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较高的技术职称,稍加培训即可胜任大多数全科医疗工作,而且容易获得社区患者认可。

 

 

作者简介

  姓名:陈欣

  职称:呼吸内科专业 主任医师/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干部保健三病区

  职务:副主任

  学术兼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成员

  中华医师协会睡眠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工作秘书